导师简介—赵斐宇 讲师

发布者:胡泽芹发布时间:2022-05-11浏览次数:3282


赵斐宇,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Tectonophysic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Geological JournalGeodesy and Geodynamics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球科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论文评审专家。2018年获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多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与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建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期主要围绕特提斯及太平洋构造域交接部位的前沿关键科学问题,基于人工智能方法及多源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结合重-磁三维反演和野外构造解析,构建东亚中-新生代以来关键变革阶段的陆内变形过程和深-浅部系统耦合关系。侧重岩石圈深部结构与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时空关联,研究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等深部动力过程的浅层地表响应。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arth-Science ReviewsGeoscience FrontiersGeological Jour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及教学项目20余项。拟招收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地质工程方向的研究生。

欢迎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物理、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考生咨询、报考!

个人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Feiyu-Zhao-5

联系方式:Email: zhaofeiyu2018@ecut.edu.cn

一、主讲课程

1)本科生课程:《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岩石物理学基础》、《气象灾害学》、《地球物理方法 综合应用与解释》、《海洋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制图》、《科学计算可视化》、《劳动教育》、《地球物理勘探野外综合实习》,等。

2)研究生课程:《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深部地球物理方法技术》。

3)全校公选课程:《气候变化与人类古文明》、《海洋:另一个神奇的宇宙》。

二、主要科/教研项目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燕山期陆内变形过程及驱动机制(42462024),2025-2028,主持(R1)。

2)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典型地质时期古鄱阳盆地构造-沉积演化与气候耦合关系(20242BAB25182),2025-2027,主持(R1)。

3)极地地质与海洋矿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南极大陆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及深部动力学过程(PGMR-2024-105),2025-2026,主持(R1)。

4)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华南地块岩石圈精细结构与中-新生代构造-成矿过程耦合关系研究(SL202408),2024-2025,主持(R1)。

5)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南极大陆重磁异常特征及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SGPT-2024OF-01),2024-2025,主持(R1)。

6)“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多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的华南东部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深部构造-成矿机制分析(SMIL-2024-062024-2026,主持(R1)。

7)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晚中生代以来天山造山带盆-山耦合作用与铀成矿规律关联(RGET1910),2020-2021,主持(R1)。

8)东华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重磁异常揭示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裂谷含油气系统(DHBK2018070),2019-2023,主持(R1)。

9)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城市人居环境监测系统研发项目(H202300253),2023-2024,主持(R1)。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基于磁梯度张量混合方向tilt梯度的斜磁化磁源多参数提取技术研究(42464002),2025-2028,参与(R2)。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结合图像引导算法的宽范围物性和Gramian矩阵混合约束联合反演研究,(41504098),2021-2024,参与(R5)。

12)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基于伪磁梯度张量的三维斜磁化磁异常解释方法研究(20242BAB25189),2025-2027,参与(R2)。

1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西省岩浆作用有关战略性矿产成矿理论与深部预测研究(20242BAB27002),2025-2028,参与(R5)。

教研项目:

1)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元地球视域下“气象灾害学”数字孪生智慧课程体系构建与多元教学模式研究(JXJG-22-6-15),2023-2025,主持(R1)。

2)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后MOOC时代基于SPOC+FCM混合式地球物理学课程教学研究(19YB085),2019-2021,主持(R1)。

3)东华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地球物理学专业地学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综合教学实践基地(DHJD-202402),2024-2025,主持(R1)。

4)东华理工大学教育规划课题,智能技术支持下地球物理学专业“五育并举、双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24XYB07),2025-2026,主持(R1)。

5)东华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 PBGS+FCM 的混合式“地球物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yjsjg2202015),2021-2023,主持(R1)。

6)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SPOC的项目驱动式《计算地球物理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XYJG-2023-110),2023-2026,参与(R2)。

7)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贯通、四融合、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研究—以勘查技术工程专业为例(JXJG-23-6-13),2024-2026,参与(R2)。

8)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基于VR/AR虚拟视角的地球物理学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21QN0212021-2023,参与(R2)。

9)江西省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项目“重力勘探”(2022-M046),2023,参与(R4)。

三、已发表的代表性成果

科研论文:

1Zhao Feiyu, Li Sanzhong, Suo Yanhui, Deng Juzhi, Dai Mengxue, Chen Xiao, Hu Bin, Wang Yanguo, Hu Yaping. 2025.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and seismotectonics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 holistic perspective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multi-geophysical data. Geoscience Frontiers. 16, 101994. IF=8.5, 中科院一区SCI, Top期刊

2Zhao Feiyu, Suo Yanhui, Li Sanzhong, Deng Juzhi, Chen Ke, Somerville Ian D., Dai Mengxue, Chen Xiao, Hu Bin. 2024. Basin-orogen coupling-driven Meso-Cenozoic deformation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NW China: Insights from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Geological Journal. 59(12), 3214-3239.

3Zhao Feiyu, Suo Yanhui, Liu Lijun, Cao Xianzhi, Li Sanzhong, Jiang Suhua, Deng Juzhi, Dai Mengxue, Liu Ying, Hu Yaping, Sheng Shuzhong, Hu Bin. 2023. Fin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controlling Meso-Cenozoic tectono-magmatism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 Inference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Earth-Science Reviews. 244, 104524. IF=12.1, 中科院一区SCI, Top期刊

4Zhao Feiyu, Li Sanzhong, Jiang Suhua, Liu Lijun, Zhu Junjiang, Dai Mengxue, Liu Ying, Wang Gang, Liu Ze, Hu Bin, Zhu Yixin. 2023. Transcurrent tectonic system and deep seismogenic mechanism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 view from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Earth-Science Reviews. 236(6), 104269. IF=12.1, 中科院一区SCI, Top期刊

5Zhao Feiyu, Jiang Suhua, Li Sanzhong, Dai Mengxue, Wang Gang, Nobes David C., Zhu Yixin. 2022. Coupling mechanism of basin and orogen in the Tianshan Orogenic Belt since Late Mesozoic: Influence on the source-sink proces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Journal.57(10), 4011-4034.

6Zhao Feiyu, Jiang Suhua, Li Sanzhong, Chen Hongyan, Cao Wei, Wang Gang, Zhang Wen, Somerville Ian D. 2020.Correlation of lithospheric “de-rooting” of the Sulu-Dabie Orogen to tectonic-sedimentary process of the Hefei Basin: Constraints from Mesozoic coupling of basin and orogeny. Geological Journal.55(1), 694-711.

7Zhao Feiyu, Jiang Suhua, Li Sanzhong, Zhang Huixuan, Wang Gang, Lei Jianping, Gao Song. 2016. Cenozoic tectonic migration in the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Geological Journal.51(S1), 188-202.

8赵斐宇, 姜素华, 李三忠, . 2017.中国东部无机CO2气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关联.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 24(4), 370-384.

9赵斐宇, 姜素华, 李三忠, . 2017.曾母拉分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廷贾-西巴兰线断裂的控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37(4), 254-265.

教研论文:

1赵斐宇,张华, 盛书中. 2024. 元地球视域下“气象灾害学”数字孪生智慧课程体系构建. 教育教学论坛. 34, 53-56.

2赵斐宇.2021.基于 MOOC 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以《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课程为例. 教育现代化. 8(51), 94-97.

3赵斐宇,戴梦雪, 麻昌英. 2020.基于 PBGS 教学模式的地球物理学专业课程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 497(51), 300-302.

会议报告:

1赵斐宇, 胡斌, 戴梦雪, 胡亚平. 2024. 华南大陆及邻区岩石圈密度结构与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联. 第四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论坛. 2024.03.29-2024.04.01. 广东珠海.Oral.

2赵斐宇, 戴梦雪, 胡斌, 胡亚平. 2024. 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构造体系特征及深部孕震机制:来自重磁异常的启示.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CGU-2024). 2024.10.19-2024.10.23. 福建厦门.Oral.

四、主要获奖

1)指导学生获第八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固体地球物理组“二等奖”,2023年。

2)指导学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年。

3)指导学生获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2023年。

4)指导学生获校第十九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等奖”,2022年。

5)获2024年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R5),2024年。

6)获东华理工大学2022-2023学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3年。

7)获东华理工大学2020-2021学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1年。

8)获东华理工大学首届劳动教育微课大赛“三等奖”,2021年。

9)获东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020年。


东华理工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 © 2020 

地址:南昌市经开区广兰大道418号  邮编:330013 传真/电话:0791-8389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