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全国科普月“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引领下,地球物理与空间探测学院围绕学科特色,以“讲座+研学+赛事”三线并进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积极赋能师生科学素养提升。

9月14日,防灾减灾系系主任盛书中教授在青岚校园为千余名本研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他以《“震”出来的答案:火星固体内核的发现》为题,结合中国科大最新科研成果,从“听觉感知”这一新颖视角,生动阐释振动规律在地震监测、能源勘探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揭示“小振动,大用处”的科技魅力。9月25日,盛书中教授带领学校防灾减灾科普团成员走进南昌县莲塘一中八一分校,以“火星震”为切入点,借助美国“洞察号”探测器数据,向中学生讲述火星固态内核的发现历程。现场互动热烈,有效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
9月16日,学院组织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专业2025级全体新生前往江西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开展研学实践。在科普宣讲团志愿者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互动展项与模拟设备,系统学习了地震成因、预警机制及应急避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与热爱。
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普赛事,以赛促学。经过选拔,董品逸同学代表学校参加9月24日在西南科技大学举办的2025年国防科技工业科普讲解大赛并荣获佳绩,展现出学院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良好的综合素质。
以全国首个科普月为契机,学院未来将持续深化“校地联动、馆校合作”机制,做强“减灾智行”科普品牌,推动科普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文/图 盛书中)
编辑:姚金奎 责任编辑:颜丽娟 审核:黄合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