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宫猛, 男, 1983生,湖北随州人, 中共党员,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和201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得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 2019年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地震学会灾害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会员,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研究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大数据背景下地壳速度结构反演、地震破裂过程、地震智能检测识别及人工智能与地震危险性分析交叉应用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邮箱:mrgongm@163.com。
教育经历:
(1)2013.9-2019.7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构造地质学, 博士 ,徐锡伟 研究员
(2)2008.9-201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硕士,李红谊 教授
2010.11-2011.05 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研究院,联合培养
(3)2003-09 至 2007-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1) 2019-07 至 今,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 副研究员
(2) 2018-11 至 2019-07, 河北省地震局, 预测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3) 2014-07 至 2018-11, 河北省地震局, 预测研究中心, 工程师
(4) 2016-12 至 2017-12, 美国罗德岛大学, 海洋学院, 访问学者
(5) 2016-04 至 2016-07, 台湾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学系, 访问学者
(6) 2011-07 至 2014-07, 河北省地震局, 预测研究中心, 助理工程师
近5年项目情况
主持:
2023.01-2025.12 南昌市应急管理局(JXGM-NC2023-057),南昌市防震减灾技术支撑服务项目,在研,主持
2022.11-2024.11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2022NRE17),相山铀矿及邻区壳-幔精细三维结构及成矿机理研究,结题,主持
2022.01-2022.1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GPMR202114),安源矿区三维地震构造模型及微震智能检测和甄别研究,结题,主持;
2020.01-2022.12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2BABL203035),安源矿区地下三维地震构造模型构建,结题,主持;
2020.06-2021.12 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SDGD202010),九江及邻区主要活断层及隐伏断层三维构造模型研究,结题,主持;
2018.1-2019.12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18008Y),河北背景噪声监测地震波速变化系统初步推广应用,结题,主持;
2017.1-2017.12 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合同制定向工作任务(2017010129 ), 唐山地区发震构造及地震活动性分析研究 ,结题,主持;
参与:
[1] 2025.1-2028.1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2474197),起伏地形下微动多阶SPAC系数与视频散曲线联合成像方法研究;
[2] 2018.1-2021.12 河北省地震局创新科技团队建设(DZ20180319009),强震发震构造与机理研究创新团队 ;
[3] 2017.1-2020.12 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重点项目(DZ20170109002),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喜玛拉雅三期观测资料研究河北地区强震背景;
教改课题
主持:
[1] 2021.01-2022.12 东华理工大学教改课题(DHHJG-21-25)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变“模电”为“魔电”
参与:
[2] 2021.01-2022.12 东华理工大学教改课题(DHHJG-21-22)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思政元素挖掘研究与实践_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
教改论文
[1]杨志超,张雪昂,肖慧,宫猛等.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工科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分析方法[J].科技风, 2023.6(3):29-31.
[2]肖慧,徐哈宁,杨志超,宫猛.满意度导向的研究生“双创”培养评价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4):5-7.
代表性论文
第一及通讯*作者:
[1] GONG M, Liu, B., Deng, J. et al.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areas. Journal of Seismology (2024). https://doi.org /10.1007/s10950-024-10261-0 (SCI)
[2]GONG M, Lv J , Zhang X ,et al. 2023. High-resolution shallow crustal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Anyuan mining are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23, 75:129.DOI:10.1186/s40623-023-01882-9. (SCI)
[3] Xingmian Zhang, MENG Gong*,Jian L et al.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Aanyuan Ccoal Mmine and its adjacent areas of Jjiangxi Pprovince by P-wave receiverfunction,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https://doi.org/10.1016/j.eqrea.2023.100266
[4] 宫猛;吕坚;郑勇等;华南块体及邻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壳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地震地质,2022,44(4),1011-1028.(EI)
[5] 宫猛;徐锡伟*;李康;汶川MW7.9地震起始破裂断层几何结构,地球物理学报,2020,63(3):1224-1234. (SCI)
[6] Meng, G, Xu, X.W., Yang, S., Huang, B.S, Li, K. 2019. Initial rupture processes of the 2008 Mw7.9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 From near-source seismic record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173(2019),397-403. (SCI)
[7] 宫猛,徐锡伟,张新东,等,2017. 华北东部基于背景噪声的壳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地震地质,39(1),130-146. (EI)
[8] Meng, G., Shen Y., Li H., et al. 2015. Effects of seasonal changes in ambient noise sources on monitoring temporal variations in crust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Seismology, 19(3),781-790. (SCI)
[9] 宫猛, 郭蕾, 王想, 等. 2017. 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研究唐山地区地震波速变化. 地震,37(4),154-163. (中文核心)
[10] 宫猛, 李信富, 张素欣, 等. 2015.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河北及邻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特征. 地震, 35(2),34-42. (中文核心)
[11] 宫猛,李红谊, 徐小明, 李信富,贾晋生. 2010.青藏高原东部基于噪声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地学前缘,7(5),151-162. (EI)
[12] 宫猛, 李信富. 2011. 各向异性双相介质弹性波场褶积算法数值模拟. 西北地震学报,33(4),313-318. (中文核心)
[13]宫猛, 张素欣, 王想, 等. 2014. 晋冀蒙交界区瑞利波速随时间变化特征.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35(5):33-38. (科技核心)
[15]宫猛, 郭蕾, 王晓山, 王想, 王亚茹. 2016.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河北及邻区群速度分布特征.华北地震科学,34(1),6-12.(科技核心)
[16]宫猛, 郭蕾, 张素欣, 等. 2016. 河北地区地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华北地震科学, 4,1-11.(科技核心)
合作作者:
[1]郭蕾,宫猛,王宁.2012年唐山ML5.2地震前后的速度结构对比分析[J].中国地震,2019,35(4):695-708.(中文核心)
[2] Li, H., Li, S., Song, X. D., Gong, M., Li, X., & Jia, J. 2015. Crustal and uppermost mantle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northwestern china from seismic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188(1), 131-143. (SCI)
[3] 刘丽, 宫猛, 曾志芳, 罗燕. 2012. 基于背景噪声初步研究河北及邻区的剪切波速度结构,地震, 4,103-112. (中文核心)
[4] Xu X.M., Li H.Y., Gong M., et al. 2011.Three-dimensional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n eastern Tibet from ambient noise Rayleigh and love wave tomography.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2(2),195-204. (SCI)
指导学生情况
[1] 2023 指导研究生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CNN-Attention-LSTM的地震类型分类算法研究及其在九瑞集矿区的应用
[2] 2022 指导研究生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深度机器学习的安源矿区地震类型智能甄别
[3] 2021 指导研究生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利用地脉动资料研究萍乡矿区地壳浅层三维横波速度结构
[4] 2021-2024 指导学生荣获“蓝桥杯”大赛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5] 2020-2021 指导学生荣获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2和三等奖3项
个人获奖情况
[1] 2024 荣获东华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 2020 荣获东华理工大学“师德师风优秀”
[3] 2019 入选“中国地震局青年人才”项目
[4] 2018 荣获河北省直工委2017-2018年度“省直青年岗位能手”
[5] 2018 河北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6] 2017 河北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7] 2016 河北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8] 2016 河北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