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校团委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赵连锋将做客核新讲坛,围绕“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地震学观测”主题,以朝鲜地下核试验以及后续腔体塌陷地震事件为例,介绍监测突发核事件的地震学方法和技术。届时欢迎广大师生前往聆听。
时 间:2018年6月21日(周四)16:00
主 题:朝鲜地下核试验的地震学观测
主讲人:赵连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地 点:行政楼一楼报告厅
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校团委
2018年6月20日
主讲人简介:
赵连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2003年在成都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留所任职副研究员,2010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问一年,2017年晋升为研究员。
研究方向是地震波衰减理论、方法及其在地球深部成像和地下核试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内容是根据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采用波形模拟、反演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震源、地球内部构造及介质性质等有关的地球物理问题。典型的工作包括1998年印度,2006年、2009年、2013年、2016年和2017年朝鲜核试验的当量估计;利用天然地震远场波形资料研究盆地尺度的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利用粘弹性有限差分方法调查区域震相传播特征;2008年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建立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和北美东部地区宽频带高分辨率的地壳衰减模型;建立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地区上地幔顶部地震衰减模型。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的地学期刊如EPSL、JGR、SRL、BSSA、GJI、TECTONOPHYSICS、SCIENTIFIC REPORT、科学通报和地球物理学报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中的任务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中国科学院项目1项、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项目1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2014年荣获傅承义青年科技奖。